一场触碰利益的民主评价会
发布日期:2014-10-10    
0

 

国企改革如何破解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一场触碰利益的民主评价会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刘相华 通讯员 吴玉华

   你们公司采购的这批油泵单价79000元,我们调研后发现价差比竟然高达266%,请说明一下。”
  “你刚才讲,这个油泵是原装进口的。请问,国内同型号的产品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你们采购之前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吗?”
  “你们的供应商是咱们邹城一家贸易公司,不是直接的生产厂家,也不是生产厂家在中国的代理商。你们为什么不从源头上拿货,减少中间环节?”
  ……
  9月25日,兖矿集团进行采购项目民主评价会,由职工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和纪检、审计等9部室负责人组成的25人“陪审团”,对济三电力等四家公司采购的减速机、钻铣床等6种设备进行评价。
  这是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兖矿集团召开的第二次民主评价会,董事长张新文和总经理李希勇等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
  会场布置得更像是一次庭审现场,4个超大型屏幕悬挂上方,3台摄像机全程录像。整个会堂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参加会议的人员覆盖集团公司、专业化公司、矿处单位三个层级。
  这场评价会显然做了充分准备:采购项目的价格、数量等明细和调研组提供的数据以及价差比均一一列出。除了纸质材料,调研组还利用PPT、视频展示取证、调研、数据比对等信息。
  承办人陈述,评委提问,职工代表评价打分,25位陪审团成员表情凝重。
  “减速机为什么以这么高的价格中标?有没有去其他厂家询价?”待项目承办人陈述完毕,评委纷纷举手提问。
  现场接受质询最长的一个项目,连续被提问了16次,涉及的问题24个,持续时间长达50分钟。
  “像这种设备,生产厂家在济南就有分公司,你为什么舍近求远找了一家深圳的供应商,而且价格高出8693元?”一个评委抢到话筒,向站在台前的项目承办人发问。
  “唉——”项目承办人紧张地拨弄着手中的笔,突然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现场一片哄笑。
  哄笑声中,项目承办人低下头沉默不语。接下来,他对评委提问不再做过多解释,取而代之用“是”或“不是”作答。
  最终,经过3个小时质询评议,涉及的11种型号设备中,只有南屯电力公司已采购的2种减速机获得通过。本文开头提到的价差比高达266%的油泵采购项目,没获得一张认可票。而获得通过的2个项目,也刚刚卡在2/3通过率这个底线上。未通过的采购项目将被复查,确有问题的话相关人员要么调离岗位,要么立即免职,涉及违法犯罪的立即移交司法机关。
  对于这样一个通过率,参会的人并不感到意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会者称,像这次评议油泵采购项目,21000元的货,为什么中间商敢79000元卖给兖矿?当然没人给它投认可票。
  “我们基层工人完全支持这样的评价会,希望也能到我们公司查查。钱都让一些个人挣走了,最后,企业倒了,我们当工人的下岗了,有什么好!”一位参会职工称。
让员工评价监督 国企才能凝神聚力

——本报专访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新文
本报记者 刘相华
  齐鲁晚报:张总,您到兖矿集团赴任前,兖矿正经历煤炭行业严冬,您当时感受怎样?
  张新文:我在省里工作时,那时兖矿的发展势头好、设备先进、名气很大。但进入2013年之后,兖矿的煤炭产量、经营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在我到任之前,兖矿的五大业务板块(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中,仅一个板块微利,有的板块负债率超过100%,去年兖矿亏损50亿元,负债过千亿元了,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应该说,从政府到企业,这对我来讲,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考验。政府和企业在文化背景、管理流程、行事风格、办事节奏等方面的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在整个煤炭行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各种问题水落石出,压力很大,工作难度更大。

  齐鲁晚报:一年来兖矿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张新文: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企业和员工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都希望企业重新振作起来,愿意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来信、来访反映兖矿问题的非常多,可能占到国资系统的50%以上,虽然有些问题也不见得准确。在兖矿,员工的这些负面情绪大多是由于沟通体制不健全以及程序不透明导致的。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就我个人而言,与200多人次单独谈话,了解了员工的所思所想,沟通了情况,理顺了情绪,也让职工了解到外部世界发生了变化,也对大家的思想有触动。情绪理顺了,人心齐了,上访人数从今年年初的31起减少到现在只有1起。

  齐鲁晚报:这也是兖矿集团进行民主评价的初衷吧?
  张新文:我到兖矿后,很多员工和供应商向我反映,公司在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首钢长钢公司的经验,派出两拨人去长钢公司取经,准备了一年时间,终于把这个事情搞起来了。

  齐鲁晚报:兖矿是一个10多万人的大企业,在查办案件里怎样处理人情关?
  张新文:公司处理过一批案件,都有不同的人在讲情,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托词,有的同志认为只是失职渎职,没有贪污受贿,就不要处理了,特别是有的同志认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既使出点失误,也可以功过相抵,将功补过。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在处理这类案件的时候,本着的原则是,不管曾经做出了多大贡献,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法纪严惩,在这方面绝不手软。

  齐鲁晚报:随着民主评价的深入开展,一些腐败问题会陆续出现,处理这些事情是否会影响企业发展?
  张新文:有人认为抓反腐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影响工作和发展。但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就是,腐败越多的地方发展越差,发展越差的地方腐败越多。很多建设项目超了概算,不能再稀里糊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改进今后的工作。像集团有些项目非但没有超概算,有的还节约5%,高的节约8%-10%,一次投产成功,也能按期达产。这就说明,关键还是看我们廉政不廉政、认真不认真。兖矿绝对不能出现“破窗效应”,如果大家看着有人占了便宜没人管,都去拿石头砸玻璃,到最后透风撒气,那企业就没希望了。 

  齐鲁晚报:长钢的民主评价制度对兖矿集团的改革意义何在?
  张新文:采购价格这么高,要靠民主评价挤掉水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国有企业,一件事情不管做的孬好,都要让员工来评价监督,让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如此才能凝神聚力。另外,民主评价能杜绝形式主义。现在企业很多程序看似很规范、健全,但真正执行起来就走样了,就像前苏联一个工人说的那样,“政府装模作样的给我们发工资,我们装模作样地干活”,制度成了摆设,起不了应有作用。

  齐鲁晚报:兖矿集团的改革会对山东国企有哪些借鉴意义?
  张新文:总体来讲,兖矿集团的改革是滞后的,不是我们的改革对兄弟企业有借鉴作用,而是我们在追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