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陕晋川甘论坛钢企日产钢减3.5万吨
发布日期:2019-08-16    作者:李长庆郭尚斌    
0

 

本报讯 近期,为应对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非理性大幅下跌,加强行业自律,减少无效供给,陕晋川甘论坛企业主动采取减产、控产等措施,共同推动区域钢企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据悉,论坛企业分别采取停限产、检修等措施,减少供给量约35000吨/日。其中,陕钢集团降低废钢比、降低负荷、提前安排高炉检修,减产5000吨/日;山西区域减产16600吨/日,其中立恒减产6000吨/日,建邦减产3000吨/日,建龙减产3000吨/日,宏达减产1500吨/日,高义减产2000吨/日,中升减产1100吨/日;四川区域减产13500吨/日,其中川威减产1500吨/日,11家电炉钢企轮流停、限产和减产12000吨/日。

针对目前钢市持续震荡、原料与价格严重背离的局面,论坛企业认为,各钢厂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变化:一是控制产能,维护供需平衡。论坛企业近期根据各自情况控制产能,经汇总约减产20%,同时也呼吁周边钢企,同步采取停限产措施和降低废钢比,区域内电炉钢企业进一步加大限产力度。二是采取调减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重点消化现有原燃料高价库存,控制采购价格。三是控制好原燃料和产成品库存,相互进行原燃料调剂和产品规格品种的调整工作,减少区域市场的投放量,保持市场稳定供应,避免无序竞争。四是认真检视调整前期增产措施,强化降本有效措施,不将提钒效益补贴钢铁亏损,避免钢铁行业非理性竞争。五是利用好停限产时机,加快推进环保改造项目,提前实现超低排放。六是论坛常设秘书处加强区域内钢企走访互动,推动论坛钢企及上下游产业链理性应对钢铁市场严峻形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陕晋川甘论坛钢企集体减产将对当前钢铁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产生积极影响。(李长庆郭尚斌)

 

 
 

 

 

短评:控产量,还需市场主体主动作为

刘加军

在完成去产能、取缔“地条钢”的任务之后,2018年钢铁行业整体运行良好,利润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水平。不过,2019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度增长9.9%,钢协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增产不增效,反而减效,供需面临失衡危险,怎么办?在政府有形之手继续发挥作用之外,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更为直接有效,陕晋川甘论坛企业提供了范例。

区域市场主体面对的市场大致相同,产品大纲也有更多相似之处,在产需失衡之时,有更为直接的市场调节需求。以陕晋川甘论坛企业为例,域内企业在产品结构上,多以建筑用钢等长线材为主,工业用材为辅;在区域市场上,钢材作为大宗商品,有800公里的销售半径经验值,域内企业面向相同的市场,如果产需失衡,损失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行业、企业自律,相较于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在落实上更为自觉和高效。在去产能之后,绝大多数产能是合法合规的优质产能,如果再强制让哪家企业减产、停产,一是法理上说不通,二是执行效果也不理想,三是行政成本过高。陕晋川甘论坛企业通过协商,自行确定减产、停产的产能、产品和时间,相互之间情况熟悉,底细清晰,更便于执行和相互监督。比如陕钢集团通过降低废钢比、降低负荷、提前安排高炉检修等减产5000吨/日,有措施、有办法、有数字,接受域内兄弟企业监督。

从陕晋川甘论坛的做法看,虽然是企业自律行为,是“软约束”,但是通过互相监督和信息公开,实质上是“硬约束”。其有以下几个特点,避免流于形式:一是在行业权威媒体上进行发布,将每家企业的减产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论坛会员企业相互监督,彼此底细最清楚;三是论坛常设秘书处,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走访调研;四是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降低废钢比等。

中国钢铁行业有众多区域性行业组织,比如省(直辖市)、市等各级协(学)会,也有陕晋川甘论坛这类跨行政区域的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解决过剩和无序竞争问题,不啻为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