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仍骄阳似火。日前,笔者走进陕钢集团龙钢公司铁路专用线,映入眼帘的是一群“追”着火车的青年。他们脚踏热浪,身披战衣,奔走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勤劳的手、赤诚的心,凝聚起迎战炙烤的强大力量。
“飞檐走壁”调车员
一趟列车的长度近1千米,一个班连续12小时的工作中,调车员需要借助车辆车梯进行移动,只见他们身挂方位灯、手持台、记录仪,“挂”在车辆车梯上,可谓是“飞檐走壁、来去自如”。
8月中旬的一天14时,经过一上午的太阳炙烤,车体温度已经达到60摄氏度,车钩、车梯都烫手。一趟走下来,笔者看见,他们穿在身上的工服干了湿、湿了干,一层层白色的汗碱析出来。看到他们在车皮上爬上爬下、堪比飞虎队队员的身影时,笔者不由心生敬佩。他们却说:“加速车辆周转,确保线路畅通,是我们调车人员最大的心愿。”
连挂、试拉、连接风管、推进、牵引、拧闸,从地上到车厢,他们动作迅速,几乎是一气呵成。
这样完美的一钩作业,要求调车人员,无论刮风下雨、烈日酷暑、暴雪严寒,只要出勤作业,一定要每时每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能放松。
“铜皮铁骨”修理工
在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机车机械室内,机车维修组组长赵小飞跪在灼热的柴油机气缸盖上部,手持扳手正在连接、紧固水管路上的法兰盘螺栓。他的额头上、脸颊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顺着下巴滴到管路和膝下的纸板上。不一会儿,赵小飞身下的纸板便被浸透。
经过近3个小时的抢修,各部管路连接完毕,启动柴油机试验正常,赵小飞和他的工友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为了提高机车运行效率,克服大暑天气给设备检修带来的困难,赵小飞跟他的工友们确定了每台机车的检修时间,同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重点监护。他们说:“要想完成生产任务,设备保障是第一位,天气越热,精准检修越要到位。”
烈日当头,一台内燃机车在机库外刚刚停机,穿上厚厚的工作服,赵小飞和工友们登上机车,又一头钻进机械室内……
“铁脚板”货运员
在烈日的炙烤下,铁运新站热气升腾,钢轨反射着刺眼的光亮,隔着鞋底也能感受到热气。
一天11时50分,货运班长薛磊接到指令,八道装车完毕,要对车辆进行检查。他立即拿起对讲机走向待检列车。
时值正午,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车体被晒得滚烫。穿梭在两列车皮之间,人就像走进桑拿房一样。薛磊不时拿起铁锤敲打车门扣铁,当检查到第七辆车时,他发现车门扣铁没有完全入槽,便熟练地指导装卸工使用手锤向下敲击,最后用8号铁丝将车门扣紧、加固好,他才放心地朝下一辆车走去。
铁运新站一趟作业下来需要行走2公里以上。而这样的作业,薛磊每天要进行4次以上。“货运员最重要的一项职责是检查装车质量,必须得一车一车过,没有‘铁脚板’干不了这个!”他这样告诉笔者。
这个夏天,机车穿过滚滚热浪,一群“追”着火车的青年,用汗水连缀成一首铿锵有力的劳动者之歌。(张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