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记事本
发布日期:2019-09-17    作者:党晓晨    
0
父亲的记事本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67岁了,多年来,父亲一直保持着记事的习惯,每天发生的事情,大到人情往来,小到柴米油盐酱醋,他都会记下来。哪一日用了多少钱,哪一天买了什么东西,哪一天给人随礼用了多少钱,哪一日交了公粮,哪一日摘了多少斤花椒,甚至连老母猪下了多少只猪崽,都能在父亲的记事本里找到。父亲说,那时急于让家庭摆脱困境,从书上学来的经验,他勤俭持家,每天都坚持把家里的收支情况或重要事情详细记录下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一记就是40多年,已经记下了厚厚的三、四本了。
  父亲说他的记事本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后开始记起的。翻开父亲最早的那本已经泛黄的记事本,记录的第一件事就是村里修水渠的事情。爷爷当时是我们生产队的队长,父亲记录了爷爷带领乡亲们包括父亲在内,去各个地块修挖水渠的经历。当时挖水渠都是手提肩挑,非常艰苦。20年后的1998年,县上统一投资修建通村灌溉水渠,父亲在记事本里写道,他见到水库灌溉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时简直“被惊呆了”,挖掘机、打孔机、装载机、大货车,一天施工的速度顶得上过去全村人一个月的速度。
  中国40多年来的改革由农村起步,而农村改革的起点正是包产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的解决了困扰中国上千年的吃饭问题,国民温饱问题已然无忧。1984年我们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也改为了自然村。当队长的爷爷从队长位子上退了后,也没闲起来,承包了村南头的15亩荒地,建起了菜园子,用卖菜的钱补贴家用。1986年家里买了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1987年父亲用家里的积蓄买煤烧砖盖起了砖瓦房,1989年家里又买了第二辆永久牌自行车。父亲在记事本里自豪地写道:分地以后,不但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家里还扒掉了土坯房,住上了砖瓦房,用自行车“以脚代步”,日子很有奔头。
  时间到了90年代,吃穿再也不是中国老百姓账本的重点了,做生意、搞创收成了“主流话题”。中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村民感受着改革的春风。1991年,一台“黄河”牌黑白电视机被小心翼翼地迎进家里。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买这么一个现代化家伙,要花掉家里不少积蓄。对于孩提时的我来说,兴奋自然居多,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那样的感觉很少再有。如今,那台伴随着太多记忆的电视机早已“退休”,只能在父亲的记事本里勾起久远的记忆。
  1995年,看到各地都兴起了做生意之风,父亲利用自己搞过建筑的优势,和人合伙当起了小包工头,当起了小老板,不过因经营管理不善,最后还是赔了。父亲在记事本里写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是老老实实搞农业、种花椒。
  1996年,姐姐考上了大学,成为家庭的骄傲。父亲写道:敏敏成为了天之骄子,这要感谢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农村孩子才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2000年,姐姐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我的家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父亲在记事本里记载了姐姐每次发工资后汇款回家的日期和数额。改革带来的红利,让我的家人都得益。这一年,父母拆掉了80年代的砖瓦房,建起了走马门楼和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2001年,家里买了辆力帆摩托车,同年我也考上了大学。2002年家里装上了电话,2003年家里安装了有线电视,2004年家里买了东芝冰箱,2005年家里装上了志高空调,2006年姐姐家在县城里买了单元房,2010年我到龙钢上班……农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均一一记录在案。
  2013年以后,父亲已年逾花甲,记事本越记越少了,他说:“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生活富裕了,钱多了就懒得记了。伴随着互联网、电脑、手机的普及,网银、微信、支付宝的使用,已经不需要什么记事本了。但是,这么多年了,我还是认为钱是理出来的,账是算出来的,要不现在有些青年一族咋叫‘月光族’呢,都是不记账、不精打细算的坏毛病惹得,记账能省钱,老了天天翻翻,挺好的。” 
  小时侯,觉得父亲记流水账很好笑,因为父亲记录下的都是一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甚至可以忽略的小事。长大后,才慢慢读懂,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为儿女操劳半辈的父母,省吃俭用,维系家庭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供我们上学读书,还帮我们找工作,又给我们张罗着成家立业,这是何尝的艰辛。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每每放假回家,忽然想起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看父亲的记事本了。走到父亲房里,找出记事本翻看起来。
  一副旧的老花镜、一支有了岁月的英雄牌钢笔、几本泛黄的记事本,父亲所记载的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我们家一段段小小的历史,虽然都是些家庭琐事,却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近40年的历史变迁,折射了祖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如今,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翘首期待着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党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