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礼在陕钢集团首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5年工作会上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5-03-03    
0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发展
为打造我国西部最具竞争实力的钢铁企业而努力奋斗

 ——在陕钢集团首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5年工作会上的报告(摘要)
陕钢集团总经理   杨世礼
(2015年1月6日)

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在陕钢集团首届四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工作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集团领导班子,向出席和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及员工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年来给予陕钢关怀和支持的各级领导以及在各个岗位上恪尽职守、奋力拼搏的全体干部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奋战在生产经营各个战线的干部员工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现在,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二O一四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钢铁行业两极分化、市场需求低迷、资金极度紧张等困难,坚持控亏扭亏工作主线,兼顾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统筹协调确保资金链安全,狠抓降本增效措施落地生根,加快生产系统配套项目建设,启动以“四个统筹”为核心的深化改革。在陕煤化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努力下,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向好,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一、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全年累计生产生铁762.58万吨,钢坯790.56万吨,钢材787.82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8.12亿元。全年上缴税收5.17 亿元。
    全年实现了重伤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全年累计销售钢材768万吨,达到了产销平衡。
  二、201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定“四化”发展思路,拉开深化改革帷幕。
  8月份,集团确定了“治理管控现代化、经营管理集团化、主业转型服务化、产业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工作:一是实施集团战略梳理和管控体系优化项目,推进集团战略、管控、组织、治理体系改革,从战略发展的层面,对集团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诊断,寻找问题和差距,明晰集团战略规划、发展方向、管控模式,优化组织机构和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已完成诊断报告及组织绩效设计等工作。二是推进资金、营销、大宗原燃料采购、物流四个统筹统管。建立了资金统筹协调机制,在陕煤化集团的支持下,保障了生产经营资金正常流转,确保了资金链安全。设立了营销管理部,初步形成了市场价格运行监测与预警、“禹龙”品牌使用与管理、营销运行分析与评价、市场协同操作管理等机制,集团对市场的掌控力不断增强,西南市场占有率已稳居前列,基本实现了对成都、绵阳市场的主导,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宗原燃料采购、物流统筹已完成方案制定,2015年将全面推行。三是推进 “三项”制度改革。10月份,各权属子公司开始进行以“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激发了管理活力。
     (二)系统配套项目建成投运,实现了1000万吨产能匹配。
  龙钢公司450m3高炉技术改造配套项目全面竣工投产, 韩城基地具备了700万吨铁、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集团实现1000万吨产能匹配。烧结矿入炉率达到80%,炉料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炼铁产能与炼钢产能达到平衡。汉钢公司中和料场圆形焦炭仓于8月已建成运行;铁路专运线(勉西站至成品库)装一线已达到通车条件,物流运输能力得到匹配。
    (三)降本增效工作深入推进,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成立了成本费用控制中心,建立了以成本(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把降本增效作为中心任务。各权属子公司积极采取原燃料压价采购、铁前系统技术攻关、钢后产品创效、规范内部管理、降低费用等一系列措施降本增效。各级党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工会也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行动降本增效的良好局面。
    (四)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科技系统紧紧围绕降本增效工作,共完成技术进步项目39项、科研项目11项、“四新”项目9项。积极开展“认真学习行业规范,严肃工艺纪律”活动,组织推进“高碳稳碳降合金”、“直接轧制”等科技项目。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实现了60#、65#硬线产品、SWRH82B线材以及HRB500E等中高碳钢的成功开发和量产化,产品品种规格和档次逐步提升。
    (五)对标管理全面铺开,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集团各权属子公司先后组织学习红柳林煤矿过程控制及精细化管理先进经验,学习河北钢铁集团、山东石横、江苏永钢等单位的降本增效经验,紧盯标杆及差距,确立了盈利能力、成本控制、主要消耗对标指标体系,形成了动态考核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全年完成对标项目91项,其中龙钢公司39项,汉钢公司21项,龙钢集团31项。
    (六)安全、环保、能源管理稳步推进,实现了既定目标。
  完善了安全环保基础管理制度,建立了季度监督检查、整改落实机制。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进行了煤气、易爆粉尘、熔融金属、受限空间四类危险作业及易发性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各单位安全本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环保模拟执法监察、污染物达标排放综合治理、除尘系统技术改造。实施了能耗限额管理,建立了日常自查整改机制,吨钢综合能耗等指标达到既定目标。
    (七)集团各项职能管理不断完善,集团管控能力有效提升。
  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了集团对各权属子公司领导班子月度绩效与年度目标双轨制考核制度,形成了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激励导向。建立了月度工作汇报机制,形成了月重点工作安排、督办、考核机制,使集团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全面启动,重新梳理了集团各级定员定编,清理返聘、挂靠、借调等人员72人,分流龙钢集团富余人员200余人,压缩450m3高炉改造项目人员配置,核定950人,通过内部优化实际招录374人,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招投标工作逐步规范。形成集团对招投标工作统筹管理机制,全年集团共组织招投标187项,合计金额37272.91万元,比预估金额节省2795万元。
  审计监察效能得到发挥。全年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建议55条,开展效能监察项目6个,对集团公司董事会、党政联席会做出的51项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了监督检查。
  法务合同管理全面加强。集团各级法务部门全年共审核合同3850份,审核制度86项,参与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法律把关23项,处理纠纷案件15起。
  信息化管理成效显著。集团门户网站完成更新,OA协同办公系统上线运行,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投运,报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印发执行。
    (八)内部协作逐步规范,对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坚持市场化交易、内部优先原则,积极搭建陕煤化集团和陕钢集团两个协作平台,对内部协作进行了制度规范和固化,最大限度激活内部市场。2014年在陕煤化集团层面实现内部合作交易39.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8.27%,陕钢集团内部合作交易72.9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2.22%。
  强化集团对外合作管理职能,明确了对外合作原则,对各单位外部关联交易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对外合作统筹统管意见,指导、督促各权属子公司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极争取省上直供电交易政策,龙钢公司、汉钢公司已与发电企业达成直接交易协议,通过了省发改委资格审批, 11-12月份共实现直供电1.86亿kwh,每度电节约电费0.023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27.8万元。
   (九)员工后勤福利不断改善,民主管理、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员工住宅、生活后勤等保障水平全面提高,龙钢公司完成了2号、4号员工单身楼改造,西安禹华园8、9#楼及韩城第二小区二期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帮扶、关爱工作常态化,全年慰问困难家庭924户,帮扶困难员工156人,发放慰问资金150万元、互助金2.25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病亡员工家属26人,发放慰问金8000元。投入大病困难补助金1.01万元、“送清凉”资金105万元、“金秋助学”资金16.16万元。民主管理不断完善,11月份引进和推行“长治钢铁公司员工代表民主监督评价机制”,集团及各权属子公司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市场调研评价处,在汉钢公司召开了首次民主评价会议。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二)销售、采购等经营管理适应市场能力弱,效益流失较大。对市场的研判、掌控、应对能力弱,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三)保运转资金,被动经营让利较大。在采购、销售方面让利较大,财务费用较高。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运转困难。龙钢集团、龙钢公司注册资本金较低,目前的资本结构已无法支撑现有生产规模。
    (五)集团管控薄弱,管理执行力需要加强。陕钢集团战略定位、职能划分、责权边界管理需要进一步理顺。
    (六)生产成本与同类型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降本增效任务异常艰巨。
    (七)员工工资收入低,流失率较高。
    (八)环保工作压力巨大、任务艰巨。集团污染物排放与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的要求差距较大,环保达标排放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加大投资和推进力度。
    (九)关联交易不规范、内部协作不顺畅。外部合作存在价格偏离市场的问题。内部协作相互之间因价格分歧、资金拖欠等原因,造成协作不畅、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比较严重。
    (十)干部员工学习力不足,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滞后,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生存意识淡薄,改革创新的主观性不强,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二O一五年企业内外部形势分析


  一、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形势稳定向好。
  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深化改革时期,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从生产要素效率提升获取动力。2014年12月9日-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2015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2015年的首要任务还是稳增长,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财政政策要有力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2015年经济向好趋势不会改变,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2015年钢铁行业形势——行业严重过剩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钢企继续两极分化。
  钢材生产、消费低增长成为新常态,制造业、房地产业对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钢材产品质量等级的提高,高强度钢的增加,使钢材消耗相应下降。依法治理和充分竞争成为新常态,安全生产、环保、财税等法律约束力进一步增强,行业运行更加规范,在去产能化过程中,市场化竞争起决定性作用,竞争更加激烈。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成为新常态,钢铁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结构调整与创新,更多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商业模式的转变、制度与流程的创新,依靠多元化创新解决竞争力问题。钢铁企业发展分化、调整成为新常态,随着市场的残酷竞争、行业资金的流出及技术标准的提高,钢铁企业停产、关闭事件将进一步发酵,企业的生存能力及竞争力进一步分化,将促进钢企加速整合重组。
  三、2015年市场形势——建筑钢材需求会有小幅上涨,亟需将区域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2015年,我国房地产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仍将维持低速增长趋势,全国保障用房建设将出现明显上升趋势;铁路投资作为基建的重头,投资回升势头不减;高速公路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沿海港口码头、城市公共汽车站场所建设也将继续推进;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电力、供水、燃气等为代表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仍将保持扩大的趋势。预计2015年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仍将小幅增长,达到3.95亿吨,同比增长1.28%。同时基建投资力度也会加大,近期发改委在21天内批复多个铁路、机场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在7000亿元左右。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关天经济区、西咸一体化、西安大都市圈及地铁、城际铁路建设、周边中小城市群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将使西部成为建筑钢材消费重点区域,必然拉动我省区域市场需求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建筑行业用钢的回升。总体来看,2015年集团所在区域市场需求将会呈现稳定并小幅增长态势,需要在维持产销平衡基础上寻求价格拉升空间。
  四、企业内部形势分析——压力与机遇并存。
  2015年集团将面临三大压力:一是资金压力。资金链安全已成为集团的首要问题,加大资金统筹和筹措成为2015年乃至今后的重点工作。二是环保压力。这是钢铁企业必须承受之重。随着2015年元月1日新的《环保法》出台,钢铁企业的吨钢环保投入费用将增加到400元左右,吨钢环保运营费用将增加到200元左右,集团在环保方面还有差距,需要加快环保治理项目建设,否则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三是市场压力。2015年钢材市场供需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品种质量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成为2015年的关键所在。
  2015年集团面临的三个机遇: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源头,我省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对钢铁市场起到稳定需求的作用。二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潜力较大。我省是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大省,给我们产品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空间,与同类型的江苏永钢在精品建筑钢材方面九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规格相比,集团产品结构调整的潜力还很大,需要统筹规划和安排。三是随着2015年一系列改革的推进,必定会释放改革红利,经营管理、系统配套、人力资源优化、理顺管理等方面的潜力也会释放,企业的竞争实力将全面提升,将会为集团的扭亏控亏工作发挥支撑作用。
  总体看来,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新常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进入转型调整期成为新常态,钢材、原料价格进入了低平台期成为新常态,我们必须要有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危机感,要有长期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同时要看到,这么多年我们致力于装备升级、技术进步、降本增效、管理优化等工作,集团的市场区位优势、硬件基础优势、工艺技术优势、集团协同优势、品牌优势等将逐步显现。只要能保证资金链安全,我们就可以抓紧实施“软实力提升工程”和“竞争力追赶工程”,用空间换时间,在2015年比2014年减亏一半,2016年基本实现持平不亏,2017年实现盈利。


    二O一五年工作安排


    一、 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实施低成本战略,坚持“治理管控现代化、经营管理集团化、主业转型服务化、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思路,以降本增效、控亏扭亏为目标,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线,推进集团战略、管控、组织、治理四个体系改革,推动资金、营销、物流、大宗原燃料采购四个统筹统管,深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以盈亏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系统配套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做优非钢产业,释放改革红利。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为将陕钢集团打造成我国西部最具竞争实力的钢铁企业而努力奋斗!
  二、生产经营目标
   (一)主要产品产量计划
  钢坯:860万吨
  钢材:857万吨 
  生铁:842万吨
   (二)主要经营指标计划
  营业收入:500亿元
  
  税    金:4.25亿元
   (三)安全目标
  杜绝重伤及以上事故和重大涉险责任事故。
   (四)环保目标
  杜绝一般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限期治理和挂牌督办事件为零。
  重点环保设备同步运行率≥98%,烧结烟气综合脱硫效率≥85%,废水达标排放≤21万吨。
   (五)节能目标
  吨钢综合能耗≤516kgce/t
  吨钢耗新水≤1.25m3/t
   (六)员工工资增长目标
  2015年员工工资涨幅不低于6%,并在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情况下,保证工资增幅10%以上。
  三、2015年重点工作
   (一)推进集团战略、管控、组织、治理四个体系改革,进行战略梳理和管控体系优化。
  1.明晰陕钢集团战略规划。根据陕煤化集团战略规划及陕煤化集团对陕钢集团的发展定位,明确集团总部的战略规划,统一集团上下的思想和行动,为集团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确立陕钢集团管控模式。明晰集团总部战略管理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运营协调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等功能定位,并按照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管理提升的目标,设计集团的管控模式,清楚划分总部与各下属公司责权的界限。
  3.优化陕钢集团组织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梳理集团总部主要职能,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优化调整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各权属子公司治理体系,建立精简高效、管控有力、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总部机关,提高集团决策效率。
  4.优化设计陕钢集团核心业务流程,围绕集团核心价值链,对战略管理、投资管理、计划/预算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运营协调管理、业绩管理、审计与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强化各项核心业务运作协同与资源共享。
  5.理顺股权结构及产权关系。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理顺韩城区域公司的股权关系、产权关系、管理关系,实现整体利益格局的收益最大化。一是将龙钢集团持有龙钢公司股权转入陕钢集团。二是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整合陕钢韩城分公司与龙钢公司资产,理顺经营管理权、资产所有权及股东收益享有权。三是完成对龙钢集团增资扩股,增强多元产业发展动力。
   (二)推动资金、营销、物流、大宗原燃料采购四个统筹统管,实现“供销差价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目标市场主导化、财务指标最优化”的经营管理目标。
  6.统筹资金管理。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经济运行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统一规范融资担保管理。在陕煤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陕钢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建立资金平衡协调机制和临时大额资金调配制度,加强对现金流的实时管控,保障各单位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打造和提升集团及各级法人主体的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对各公司库存资金占用进行限额管理,促进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全面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防范信用逾期、资金链断裂和担保连带责任等风险。
  7.统筹营销管理,提高产品销售效益。按照“共同维护一个品牌、共同维护一个市场”要求,强化集团营销管理职能,统筹品牌管理、统筹市场布局、统筹资源调配、统筹价格管理、统筹渠道设置、统筹效能评价,夯实区域责任,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营销管理格局。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禹龙”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巩固“禹龙”品牌在目标市场的主导地位,确保产销平衡,确保目标价位水平,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
  8.统筹大宗原燃料管理。成立供应管理部,基于集团采购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要求,建立大宗原燃料采购统筹统管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统筹统管的作用和各权属子公司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强化市场研判,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抢抓机会收益。建立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集中审批管理机制,发挥集团批量集中采购、资源有效配置的顶层计划管控优势,增强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营建公平、公正、透明的供应环境,倾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采购价值链。
  9.统筹物流管理。以推动集团物流产业集群建设,增加效益增长点为目标,通过建立信息互换平台,统筹优化运输仓储、运输方式与路线,提高运输与仓储的管控能力,统筹钢材、钢坯、原燃料运输和仓储,达到资源共享、规模经济、过程可控的目的,实现科学化、经济化、规模化仓储管理。
   (三)深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10.推进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确立以盈亏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收入分配体系,激发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组织绩效管理体系,集团将从业绩绩效、关键工作目标完成效果和职能管理评价三个维度对各权属子公司、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周期为季度和年度。明确绩效考核责任,规范绩效考核程序。按照责任归位、利益内嵌原则,针对采购、销售、加工费、三项费用控制、高附加值开发等各系统、各层级责任主体,建立清晰的目标、指标体系,进行针对性考核、评价。集团对各权属子公司围绕《业绩合同》开展绩效管理,对总部各部门围绕《绩效考核表》开展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收入、末位淘汰、职务任免等挂钩。全面夯实主体责任,激活管理活力,真正建立贡献决定收入的激励机制。
  11.推进以公开竞聘为核心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行陕钢集团统一的干部层级管理体系,加强对选人用人职数、条件、程序的事前监管、事中控制、事后问责。建立管理干部公开竞聘机制,对集团各级科级、处级(含助理)管理干部,分子公司、分厂班组长到厂长、经理级干部,进行公开竞聘和选拔,畅通干部竞争晋升渠道。建立和完善干部的年度民主考核制度,机关和基层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制度,经营等重点岗位干部定期轮岗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使后备干部成为干部提任的主渠道。
  12.推进“全口径人力资源优化”改革。在2014年四季度“炉机线”经营承包试点的基础上,通过精简机构、精干机关、岗位优化等有效措施,实施“减人不减资”政策,充分调动各生产分厂和各生产辅助中心减员增资的积极性,赋予分厂本区域内全口径劳动用工的控制权,激活人力资源要素,用活人力资源政策,从而达到减少合同制用工和劳务发包总体用工量,提高员工收入水平,降低吨钢人工成本的目的。2015年全口径人员要较2014年末人数减少1200人以上。集团和各权属子公司机关,要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人多岗、工作满负荷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定员定编工作,严控机关编制,严格机关人员入职标准、全面推行机关人员竞聘机制。
   (四)依法依规治理企业,理顺和优化内部管理。
  13.完善、优化管理制度,健全陕钢集团管控支撑体系。按照新的管控模式和业务流程要求,梳理集团核心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制度,优化集团规章制度体系架构,建立权责明晰、层级清楚、流程精简、有效执行的管理制度体系,精简各类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执行力。
  14.畅通内部业务协作,激活内部协作潜力。充分发挥陕煤化集团和陕钢集团两个平台优势,积极拓展和陕煤化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领域。同时,统筹协调内部协作,激活内部市场,各权属子公司要按照集团发布的内部协作产品目录,以及集团内部协作的各项安排和目标任务要求,坚决完成分解下达的内部协作目标任务,确保内部协作畅通无阻。
  15.坚持市场化交易原则,理顺对外合作。集团统筹管理外部协作业务,规范劳务承包、岗位承包、BOT项目等所有外协业务,严格执行对外协作业务核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建立外协单位的资质审查、备案制和考核评估、退出机制,集中解决对外合作过程中非市场化运营的问题,努力构建对外合作公正、透明的交易机制和合作方式,谋求长远共赢发展。
  16.疏通集团信息流,构建内部信息传递通道。进行集团四大管理体系整合,构建覆盖生产、供应、销售全产业链的信息互联互通交换系统,建立由总部统一管理,辐射各经营单位及职能部门的信息传递网络,做到流程链上的信息透明,为控制风险、快速决策提供支持。
   17.积极推进集团本部“四个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是构建全员、全流程、全在线的ERP系统;二是构建全集团、全层级、全覆盖的统一会计系统;三是构建全集团统一的办公平台;四是构建全集团统一的审计系统。  
  18.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前期设计、资金预算、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执行陕煤化集团《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手册》,完善集团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投资项目计划管理。采取紧缩政策,严格控制非生产经营性投资。
  19.发挥集团审计监察职能,强化内部风险防范。全面加强常规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做好集团各项改革重点工作推进的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审计意见决定整改落实制度、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监督制度,真正发挥审计促进集团公司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
  20.依法治企,不断完善集团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在重要经济决策、规章制度管理、合同全过程管控、各项法律风险管控等方面,充分发挥法律事务管理职能,提高依法决策水平,逐步把陕钢打造成依法治理的企业法人、诚信守法的经营实体、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
  21.创新民主管理,引进“长治钢铁公司员工代表民主监督评价机制”。针对采购、供应、销售、工程等涉及重大经济效益的环节,建立以市场调研评价、员工代表民主监督、纪委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民主监督评价机制,公开评价其业务流程、合同约定及价格形成等是否规范,确保员工群众享有对经营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及评价权,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责任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22.深化作风建设,将廉洁自律作为干事从业的红线。一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二是加强对财务、经营、工程、招投标、合同等重点岗位的廉洁防控,加大对人员招聘、干部提拔、收入分配、业务接待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在追究查处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也要严肃追究领导的管理责任及监督责任。三是切实改进文风、会风,精简各类会议、文件和简报。四是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控制公车数量,禁止违规购置公车。五是强化机关行政费用管理,严格定额控制,规范审批程序,加大考核力度,使管理费用全面受控并持续降低。
     (五)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完善对标管理改善机制,深挖生产系统降本增效潜力。
  23.发挥生产系统完善配套优势,充分释放规模经济效益。加快推进龙钢公司450m3高炉技术改造项目达产达效,从原料供应、物流运输、动力保障、工序衔接、生产组织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新的生产系统平衡。尽快发挥整个生产工序合理配套、炉料结构经济合理、生产组织顺畅的优势,深挖系统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24.模拟市场化经营,推行成本、费用经营包干管理,挖掘生产系统降本增效潜力。一是厂级经营包干。建立以盈亏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式,赋予生产单位自主权,实施内部模拟市场化核算。二是细化经营包干单元。实行高炉、烧结机、轧线的经营包干,彻底打破生产单位“大锅饭”。按照简政放权、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将劳动用工、人事调整、收入分配权下放到经营包干主体,各公司及分厂从严协调、监督,做到以标定责,以责放权、从严考核,将降本增效目标细化到各生产单元,从而实现全员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
  25.完善以对标管理为核心的改善机制,降低生产工序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开展产线对标,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以降低工序成本为目标,进行烧结、高炉、炼钢、轧钢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铁前降低成本攻关。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建立从原燃料进厂到产品发运全过程的工艺稳定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狠抓工序服从和工艺稳定。
   (六)加强生产过程运行监控,实现生产安全、稳定、顺行。
  26.强化集团生产运行管理职能,实现精益生产。成立生产运行部,以发挥集团系统效益为目标,加强集团对各权属子公司生产、工艺、质量、设备等运行管理,对各权属子公司生产经营计划、检修计划、设备大中修计划等进行统筹安排,对各权属子公司生产环节的加工费用水平进行控制、分析、评价和改进,确保生产稳定、顺行、高效,完成全年目标。
  27.推动安全达标,提升安全本质化水平。按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落实各层级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一票否决”制。推行安全岗薪及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力打造本质化安全企业。2015年各级单位要全部达到(行业)安全标准化二级及以上水平,实现岗位达标、单元达标、企业达标,确保全年重伤及以上事故为零。
  28.推进环保达标排放,实施在线监测。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加大环保项目配套建设,加强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环保治理效果,提高重点污染源排放监测水平,建立环保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建立清洁生产运行机制,实现从炉料配比、生产组织、工艺控制以及现场综合治理的全流程清洁生产运行控制,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形成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9.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规范能源管理。借鉴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借助专业机构提供策划指导和认证审核技术服务,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行,加强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管理,实现科学、经济、高效利用。重点抓好烧结、炼钢工序能耗对标和二次能源回收对标的综合改进,确保能耗指标全面达到能耗限额标准。落实好直供电交易和电机能效提升工作,降低动力成本。
   (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优化产品结构,挖掘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
  30.完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实现程度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以调整产品结构、加速研发有竞争力的增效品种为目的,进行模式和机制创新,建立“研发—生产—销售”与“研究—设计—工程—批量生产”并轨运行机制,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对每个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建立双经理制,即科技研发、销售系统各确定一个项目经理,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并以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效益为基准,确定比例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新产品开发的积极性,提高新产品创效水平。
  31.做实省级科技中心,完善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建立科研协作机制,搭建不同专业类别协同创新的平台,共同完成项目研发、攻关。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人员特殊贡献和核心技术持有者差别化发展通道,培育有事业心、竞争力的核心专业人才队伍。
  32.完善成果转换与应用机制,提升技术成果转化价值。借鉴先进创新工艺,开展“转炉少渣炼钢技术”、“Φ12五切分开法”等现有工艺在企业的应用攻关,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超细晶粒轧制技术研究及其在汉钢的应用”、“洁净钢生产技术研究”、“直接轧制”等项目的自主性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挖掘科技创新经济效益。
  33.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突破产能过剩形势下市场开发的壁垒,逐步提高新产品的产销规模和比例,重点开发高强钢筋以及石油管用钢、机械用钢等高附加值品种,全面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开发HRB600精品高强钢筋,加大HRB500E钢筋的占比,推动总体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多层次化发展。发挥陕西装备制造大省的优势条件,做精石油管用钢J55、N80产品,适时开发和生产结构钢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规格系列。在现有装备条件上,开发H08A、65Mn等多系列的线材,开拓精品高端建材,有序提高产品档次,加大产品向周边的辐射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创效水平。
   (八)坚持多元发展,打造多元产业增值功能、造血功能。
  34.坚决贯彻陕煤化集团“去杂归核”战略,站在集团整体利益的角度,客观评估多元产业各业务板块在全价值链中的作用和未来的提升空间,对现有业务板块和项目全面梳理,将同类业务资源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实行分类对待、有保有压的处置方式,一方面扎紧出血点,严控亏损面,另一方面重点扶持,恢复造血功能。对严重影响整体效益又扭亏无望,且不具有战略价值的单位或产业,果断切除,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对尚有发展潜力,具备走出困境潜力的业务板块,集团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尽快扭亏为盈。
  35.明确龙钢集团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龙钢集团要成为陕钢集团的贸易龙头、融资平台、资源基地、物流中心和发展重点,龙钢集团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施战略转型,对多元产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和资源优化整合,使多元产业成为陕钢发展壮大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36.采取积极拓展型多元化发展战略,将龙钢集团的多元产业发展作为陕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支持力度。依托主业,加大矿山开发及资源整合力度,发展、扩大贸易量,完善现代化物流体系,拓展钢材深加工等业务,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九)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员工工资、福利和后勤保障。
  37.保障员工工资、社保及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工资结构,确保员工工资不再降低并稳步增长,加大对各权属子公司“五险一金”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员工社保全覆盖。按照《劳动法》规定,切实保障员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正常休假及带薪年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等合法权益。
  38.全面改善员工后勤保障。本着“一切为了陕钢发展、一切为了员工幸福”的宗旨,理顺韩城区域后勤服务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能力,解决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完成各权属子公司员工标准化公寓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各生活区供暖等突出问题,配套完善文体、绿化等基础设施,将员工住宅小区创建成平安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健全困难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员工互助基金会”建设,使帮扶工作常态化。
    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同志们,2015年,既是集团扭亏控亏、走出困境的攻坚年,也是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年,更是集团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承上启下之年。虽然钢铁行业困难重重,集团扭亏控亏任务艰巨,但是我们有近煤、富电、有矿、近市场等“硬”优势,也有政府的支持、陕煤化集团的坚强领导、“禹龙”品牌等“软”实力。集团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不移地按照陕煤化集团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痛下决心挽危局、矢志改革求生存、转型升级谋发展,为全面完成集团2015年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推进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将陕钢集团打造成我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