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炼钢一线走出的全国劳模——薛小永
【全国劳模】
发布日期:2016-04-29    
0

  1995年3月,风华正茂的薛小永高中毕业进入龙钢,被分配在炼钢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炉前工。“一进厂房,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像一支支钢针刺得眼睛和皮肤生疼,稍不小心,飞溅的钢花落在身上,就是一个燎泡。”对于刚进厂时工作环境的第一印象薛小永至今记忆犹新。但他告诉自己,当一名钢铁工人就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在刚升任摇炉工的他,一次外出学习时,得知他引以为傲的指标竟远远落后于其他企业,巨大的差距让他感到羞愧,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指标提上去,为企业争口气!回来后,他总结经验,大胆开展指标攻关。为研究转炉冶炼工艺,常常在60-70℃高温下,一观察就是30分钟,脸被热浪烘烤地胀疼,一次察看下来,常常是汗水湿透工服。他硬是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反复观察、试验,在很短的时间里,炼钢钢铁料消耗达到了全国第一,石灰单耗、氧气消耗、耐材综合成本名列全国第三,转炉新区实现负能炼钢,工序能耗达到最好控制水平,转炉煤气回收量新区创新高,并成功开发了六个新品钢种。提起补炉,尤其是夏天,炉前工都头疼不已,但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推举着12米长的大铲运送补炉砖,离直径3米、温度1300-1400℃的炉口只有3-4米远,大铲管被烤的通红,连衣服上的胸牌都被烤化了,面对如此高温,他娴熟地操作热补、快补、均衡薄补的技巧,一次性补炉成功。为了减少补炉次数,避免对职工造成的伤害,他不顾高温一次次靠近炉口观察炉况,查找原因,收集大量数据,分析规律、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操作,找到渣料结构优化的最佳点,实现了转炉零维护,不仅降低耐材消耗成本,更创下全国最高炉龄记录,他脸部的皮肤却被辐射热烤得脱落了一层又一层。2010年,他参与120T转炉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由于120T转炉工艺与60T不同,采用死炉底,筑炉从上面进砖,炉底砖排布、底吹透气砖使用都与60T差异很大,给筑炉带来很大难度,诸多技术难题连辽宁的砌炉工程师也束手无措。他以“5+2”、“白+黑”的精神坚守一线,不会就学,呆在炉里研究测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硬是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倔劲,在短短几个月掌握了设备及工艺技术,利用水管注水的方法解决了炉底找平难题。为给系统试车留下足够时间,他白天与厂方技术人员探讨砌炉方案,学习砌炉方法,合理安排人员,晚上与砌炉人员排成长龙不间断为炉内送砖,不时到炉内查看砌筑质量,累了靠在椅背上眯一会……经过4天不间断的日夜操劳,创下全国历史上3天8小时砌成一座120T转炉的成绩,他却两眼红肿,嘴唇起满干皮。在场的宝钢专家连连翘起大拇指,说:“同类型转炉全国砌筑时间最短7天,你们创造了‘龙钢速度’。”在日常工作中,他毫不保留将心得传授给同事,经过他一手“传、帮、带”的员工个个能独当一面,还培养出陕煤劳模陈江、陕钢劳模陈雷磊、公司劳模焦建设等,并有多人走上管理岗位。平日里,员工婚丧嫁娶,都组织休假同事帮忙,无论谁生病住院,必到医院或家中探访。每次提起家人,他总是低头说:“我亏欠他们太多了。”在砌筑120T转炉第二天,母亲突发脑梗住进医院,妻子知道他工作忙,把消息压了下来。筑完炉后一周,才从邻居处得知消息。在医院里,看到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他跪在床前默默地流下眼泪……年过七旬的老父亲因腰间盘突出住院期间,他却支援汉钢建设40余天;在女儿高考之际,他在炉台驻扎5天,答应陪孩子高考的承诺再一次失信,女儿高考落榜成为他一生的愧疚;在妻子心中,他“铁人”形象威武高大,为让他安心工作,妻子默默操持家里事情,忙里忙外从不让他搭手……参加工作21年来,薛小永像钉子一样钉在炼钢转炉,用坚守、坚韧、坚强、坚定的钢铁精神演绎着绚丽而多彩的青春。